中国目前承担全球五分之一的海运贸易量

作者:韩佳霖 时间:2011-12-23 点击数:

据劳氏日报的一份分析中国海上商业前景的数据报告预测,中国已经以惊人的速度跻身于国际海运贸易的主导地位,对中国目前对世界贸易的影响以做出了最新的预测。

这份160页的报告介绍了中国目前是如何担负全球五分之一的海运贸易,三分之一的集装箱贸易,以及四分之一的集装箱出口业务。

报告用数据证明中国目前拥有全球五分之一的干散货运业务,十分之一的集装箱船,自2001年以来,油轮数量近700%的增长。

然而,该报告还得出,2011年中国石油运输量的增长幅度比上年放缓。

劳氏日报的独家的智能型数据的得出的报告显示,中国的海运原油进口量预计将在2012年增长10%,液化天然气货物的运输量是目前三倍多。同时,预测在未来的五年,15,000TEU的集装箱船通入使用后,集装箱的运输量还会进一步增长。

贸易航路

中国航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霍尔木兹海峡,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。

中国经济的良性发展依赖于其贸易合作关系。鉴于中国对外贸易几乎完全依赖海运,航运的可用性和货船的航行线路至关重要。

对于中国来说,依赖特定的海上关卡(如,霍尔木兹海峡,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)是一个日益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,特别是在能源进口方面。

霍尔木兹海峡是全球三分之一的海上石油运输的必经之路:2010年,每天15万桶原油的运输量,其中中国有1.9万桶。

中国对霍尔木兹海峡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。在过去五年里,中国从中东海湾进口的原油几乎翻了一番,2006年至2010年,从刚超过一万桶增长到两万桶;而同期,对霍尔木兹海峡的原油进口依赖程度也由37%增长到42%。

中国对马六甲海峡的贸易的依赖程度也迅速增加,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口的原油比过去五年增长了三分之二。中国制造的运往欧洲,中东和印度次大陆的消费品都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。

约束关系

中国的稳定越来越依赖欧美经济的复苏。

中国经济发展依赖于原材料的进口。

澳大利亚,南美和南非是主要的干散货商品(如:煤炭和铁矿石)出口区域。印度一直是煤炭和铁矿石的主要供应国,但其出口很可能会下降,因为印度本国开始限制重要原材料外流,以满足本土发展的需求。

中国出口贸易的三分之一归口美国和欧洲,但在2011年,欧美都将面对经济危机,并很可能持续到2012年。这些地区的经济健康状况对中国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,中国很难再找到可以代替他们的同等规模的出口市场。

同时,中国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其邻国的经济状况,中国有近一半的出口数量是输入到亚洲其他国家的,这也是亚洲区内集装箱贸易、服务和船只部署规模近年来明显增长的原因。

中国的贸易

虽然美国和欧洲支配着其出口部门,但是每个国家都利用海运从中国进口货物。

中国现在正处于一个出口导向型经济。如果经济条件导致其欧洲和北美主要客户的需求减少,将损害到中国经济。除非中国国内的消费增长,但是,中国正试图抑制需求以降低通货膨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,中国政府将要面对的两难境地。

中国的进出口贸易,预计在2011年达到19亿吨,超过2010年的18亿吨。在2010年,中国海运贸易占世界海运贸易的22%。

Copyright© 2015 大连海事大学  中心地址: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海路1号,大连海事大学综合楼二楼  邮编:116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