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际海事组织筹备镍矿会议

作者:刘洋 王艳华 时间:2012-09-02 点击数:

Lloyd’s 2012年8月22日David Osler

2011年12月25日,越南国家航运公司“皇后”号(Vinalines Queen)散货船在船体发生倾斜18度后于菲律宾吕宋岛附近沉没,事故导致22名船员死亡。该船的唯一幸存者在海上漂浮5天后被日本三井旗下的“伦敦勇气”号( London Courage)救起。这是继2010年下半年45,000DWT的“建富星”号、56,000DWT的“南远钻石”号和50,000DWT的“宏伟”号沉没(共造成44名船员死亡)后的又一次严重因载运镍矿货物所导致的船舶沉没事故。该事故也再次引发了航运界对镍矿石运输安全的急切关注。、

国际干散货船东协会(Intercargo)指出,若能够准确描述货物、正确采样、在文件上列出适运水分含量极限(TML),并由专业货物测量员检验,则可避免发生此类悲剧。

IMO下属的危险货物、固体货物和集装箱货物(DSC)分委会第17次会议将于2012年9月在伦敦召开,会上将就业界关心的问题进行商议。法国代表团也会提出将管理镍矿的具体内容纳入《国际海运固体散货规则》(IMSBC)中的提案。作为大宗商品的主要出口国,最近印度尼西亚对其财政制度稍作改变,对未经过加工并直接用于出口的镍矿苛以重税,旨在在更长一段时间内减少事故的发生。据当地媒体报道,该措施确实起到一定效果。印度尼西亚出口的镍矿从5月份的820万吨骤减至6月份的572万吨。

Copyright© 2015 大连海事大学  中心地址: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海路1号,大连海事大学综合楼二楼  邮编:116024